中冶重机:披荆斩棘拓市场,攻坚克难谋发展 - Bing财经 - 必应中文网

中冶重机:披荆斩棘拓市场,攻坚克难谋发展

来源:必应中文网作者:江南时间:2020-11-13 16:00:36

  重型机械分公司作为中冶宝钢“1+3”产业布局中装备制造版块重要组成部分,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企业。拥有“中冶重机”注册商标和自主研发核心产品。多年来,始终坚持“品牌+研发”的发展理念,核心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90%以上,产品涉及六大洲。2020年,经受住了疫情的洗礼和历练,将防疫复工“两手抓、两手硬”政策落实到位,确保项目如期履约,市场拓展逆势上扬迎来“金九银十”丰硕成果。

  团队建设,由简配到精英化升级

  中冶宝钢重型机械分公司(下称“中冶重机”)成立于2003年宝冶分离改制时期,坚持以人为本,核心团队发生质的飞跃。推行全员营销机制,市场营销人员由5人增加到15人,其中,研究生2人,大学12人,大专1人。技术研发人员由13人增加到49人,管理人员由17人增加到54人。“中冶重机”机械研究所于1996年8月组建,201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首批命名为“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”,2015年被宝山区命名为“耿会良冶金特种机械创新工作团队”。现有18人,涵盖机械、电气、液压各系统专业。至今获得国家专利198项,其中发明专利89项,软件著作权3项。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35项;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10项奖项,其中,金奖3项、银奖4项、铜奖3项;中冶集团成果鉴定7项,其中,4项国际领先,3项国内领先;成功申报省部级工法13项。

  “中冶重机”下设七个科室四个生产厂。现有在册员工291名。其中,自有员工175名,占总人数60%,劳务工116名,占总人数40%。其中,高级工程师8人 、工程师8人 、助工2人。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140 人,占总人数的48%。中高级职称64人,占总人数的22%。高级技师和技师23 人,占总人数的8%。中高级技工79 人,占总人数的27%。通过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强根固本,人力资源配置较初期的简配到标配,再到高配,“中冶重机”不断汇集精英化人才。

  市场布局,从宝钢向国际化进军

  经过17年的市场开拓和转型发展,“中冶重机”从小规模的修造厂,转型发展成为具有核心产品的修造公司,再到制造公司,再到拥有自主核心产品的专业装备制造企业,年产值从2000万,到2020年预计合同签约4.6亿元,一路走来筚路蓝缕。

  “中冶重机”走出宝钢厂区面向全国市场继而登上国际舞台,经过几次标志性的跨越。2004年核心产品35吨整体式抱罐车走出宝钢大院,成功服务于浦钢,引起国资委的关注,全面市场化发展方向更加明朗。接着马钢、南钢、兴澄特钢等国内冶金市场全面打开。2005年,第一个日立钢结构项目成功出口日本,在海外项目上小试牛刀。为配合全面市场化发展步伐,2009年成功注册“中冶重机”品牌商标。2011年,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从冶金市场转型到有色领域,核心产品BGC-80吨铰接式抱罐车成功避开钢铁寒流销往大冶有色。此后,抱罐车+焊接渣罐组合拳一发不可收拾,横扫国内有色市场,抢滩国际有色市场。2013年,在“一带一路”的政策红利中锻炼队伍,抢抓订单,销售人员从“水手”成长为“船长”,销售模式从“借船出海”到“自主出海”,市场开拓从国内冶金行业推向世界六大洲的冶炼、矿山、石化、电力、水泥等行业,“国产装备制造走出去”的目标取得阶段性胜利。

  2020年,“中冶重机”在新冠围城之际真抓实干,产品成功逆袭欧洲,再揽韩国订单,挪威铝槽、钢爪延续第十一年的合作传奇,为即将颓废的海外市场点亮希望之光。多年来,“中冶重机”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栉风沐雨、披荆斩棘,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转型促进升级,营销抢占市场,在万马奔腾的市场竞争中一马当先,成为国内冶金装备制造行业的引领者。“中冶重机”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,沿着“一带一路”搏击更广的海外市场。

   核心产品,由单品向系列化迈进

  多年来,该技术研发团队萃取装备制造技术精华,攻克大吨位集中载荷、整车遥控全覆盖以及整车系统多重保障等多项技术难题,研制出亚洲最大吨位380吨铁水车、110吨抱罐车、世界领先水平的韩国70吨抱罐车、“中冶重机-江铜版”60吨抱罐车,以及其它多个系列核心产品50余种。

  1995年成功研制出35吨整体式抱罐车,并在宝钢厂区成功使用。1998年开始研制40吨及更大吨位铰接式抱罐车,技术逐步成熟。2005年研制出结构简单、轻便灵巧、转弯半径小、经济适用的60吨铰接式U型抱罐车。2008成功研制100吨平台铰接式抱罐车销往鞍钢并成功投入使用。2008-2020期间,抱罐车产品逐步系列化,形成3大类型,载重从35吨-120吨,投入的直接研发资金1500多万元。

  铁水车系列研发始于2010年,成功研制180吨铁水车销往兴澄特钢;2014年,多项专利应用于200吨铁水车成功销往澳森钢铁,至今拥有“中冶重机”品牌40台铁水车,组成铁水车最大车队;2015年,开始研发380吨铁水车,经过三年技术公关大获成功,载重吨位“亚洲第一”,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山钢集团订制18台380吨铁水车,在现场无故障运行两年,2020年再接订单;2016年,成功研制80吨铁水车销往印度TATA钢铁公司;2020年,研制260吨铁水车发往石横特钢,同年鲁中物流定制24台,打破“中冶重机”特种车辆订单单次数量最多记录。

  宝钢是国内第一家使用焊接渣罐的企业,产品经过不断的技术更新,使用效果显著提升。2011年,“中冶重机”焊接渣罐首次应用于国内有色行业缓冷工艺中,使用效果远优于铸造渣罐。2014年首次出口菲律宾PARSA铜业,并逐渐形成5.5—25立方米系列化产品。“中冶重机”焊接渣罐,以其“绿色环保、节能降耗”,践行“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”的环保理念。国内覆盖马钢、江西铜业、赤峰云铜等30多家冶金及有色冶炼企业,国外成功占领亚洲、非洲和北美洲市场。印度贝拉铜业、非洲赞比亚CCS铜冶炼公司、美国第二大铜业公司犹他肯尼科特铜业公司都已成为长期客户。

\

  图:“中冶重机”员工配合安装铁水车轮胎。

  主营业务,由核心向临界面渗透

  “中冶重机”核心主营业务包括:冶金大物流装备代表产品包括PBC系列铁水车、BGC系列抱罐车、系列吊斗车等;非标设备代表性产品包括焊接渣罐、滚筒、电解铝槽、矿车车斗、保冷箱等。近年来,“中冶重机”由核心产品逐步向临界衍生业务渗透,核心产品逐渐向系列化、专业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迈进。“中冶重机”品牌以其“绿色环保、节能降耗”,践行“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”的环保理念。通过不断拓展市场范围,打造业主离不开的供应商。产品覆盖国内30多家冶金及有色冶炼企业,国外成功占领亚洲、非洲和北美洲市场。

  “中冶重机”对未来方向开启头脑风暴,制定了远期发展规划。市场方向将由四大主业向六大产业方向发展:冶金大物流集成设备、冶金非标设备、冶金再制造、冶金运营服务、非钢行业扩展、其它行业拓展。立足冶金大物流工艺和技术发展,加大自主和基础性研发力度,在产品标准化、系列化、智能化、集成化上丰富技术内涵。结合冶金大物流装备技术发展和市场,在集成技术,如智慧渣场装备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,形成技术集成和装备集成。

  “中冶重机”连续16年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,历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、上海市工人先锋号、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、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、中国五矿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、中冶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。依托“耿会良劳模工作室”从低端制造向高端“智造”发展。应用三维建模、有限元分析、远程智能等多项触及行业高端的新技术,形成一系列“中冶重机”品牌特色的核心技术,绘就“智慧制造”的工笔画。

  未来,“中冶重机”将积极强化科技引领、创新提升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,加强与设计院、科研单位、高校专家的合作,实现强强联合,打通全产业链的发展路径;创新商业模式,整合社会资源,引进高端合作伙伴,拓展产品范围;精细管理,提升品质,擦亮“中冶重机”品牌;加强内部协同,实现循环经济发展;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产品知名度,助力拓展国内外市场;强化生产全过程安全环保、职业健康管控;党建引领,传承文化,加强党建融合;强化顶层设计,明确未来发展方向。要根据产业定位和市场需求,做好市场调研,明确未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,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发展,努力将企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“百年老店”。

必应中文网

上一篇: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:积极布局智慧出行 加大对汽车绿色金融生态资源支持

标签